见题,储 “物” 间,储存物联网知识以及相关资讯的空间。搬自互联网。以时间线形式呈现。
物联网(英语: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是一种计算设备、机械、数字机器相互关系的系统,具备通用唯一识别码(UID),并具有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无需人与人、或是人与设备的交互。
储 “物” 间
2022-01-01
2021-12-31
2021-11-09
2020-11-08
2020-11-07
物联网将现实世界数字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物联网可拉近分散的资料,统整物与物的数字信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个人和社会领域等。
物联网为受各界瞩目的新兴领域,但安全性是物联网应用受到各界质疑的主要因素,主要的质疑在于物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但其中涉及的安全性挑战,与可能需要的法规变更等,目前均相当欠缺。
物联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初期,全球第一台隐含物联网概念的设备为位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可乐贩卖机,它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在网络上检查库存,以确认还可供应的饮料数量。马克・维瑟(Mark Weiser)于 1991 年发表了 “21 世纪的电脑”(The Computer of the 21st Century)论文,当中揭橥普及计算的概念,为物联网的发展拓展了重要的道路。
雷扎・拉吉(Reza Raji)1994 年在 IEEE 综览中发表 “可控制的智能网络”(Smart networks for control)论文,当中提出了概念 “可将小量的数据数据包汇集至一个大的节点,这样就可以集成与自动化各种设施,从家用电器乃至于整座工厂”。
在 1993 年至 1997 年之间,几家公司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 Microsoft at Work、Novell NEST。比尔・乔伊(Bill Joy)1999 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六网(Six Webs)架构,其中第六项 “D2D,Device to Device” 描绘了物联网更具体的发展构想。
最早提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这个名称的人可能已经很难断定,但任职于宝洁公司的前瞻技术开发者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说,他自己应该是最早明确使用 “物联网” 名称的人,1999 年他在宝洁公司所做一次演讲的标题即为 “Internet of things”。他并表示,相较于 “Internet of things”,他自己更喜欢 “Internet for things” 这个名称。当时,他认为射频识别对于物联网至关重要,这将使电脑可以管理所有个别物体。
思科系统认为物联网仅为一个 “时间点” 的概念,这个时间点出现在 “连上互联网的事物或对象,大于连上网络的人数”,换句话说这是物联网的诞生时间。思科系统估计这个 “时间点” 大约落在 2008 年至 2009 年之间,“上网对象 / 上网人数” 的比例在 2003 年为 0.08,到了 2010 年为 1.84。
部分人士认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技术的进步是促成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推手。主要的论点在于 MOSFET 到了 21 世纪制程已可微缩至奈米等级,大幅降低了功耗,而低功耗设计正是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可否被广泛运用的关键因素。除了 MOSFET 之外,绝缘层上覆硅(silicon-on-insulator)与多核心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也是促成物联网普及的原因。